事业单位考试高频政治理论总结: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1)对内改革
①经济体制改革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A.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C.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D.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E.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中。C.发扬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③“三个有利于”标准
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要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有利于”具体包括: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C.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实行对外开放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作出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是创办经济特区,第二步是开放沿海港口城市,第三步是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第四步是开放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