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重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 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寻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2. 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第一,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新技术革命浪潮迅猛兴起,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第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第三,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依据。第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土壤。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并形成理论体系。其中,“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成熟的主要标志。
3. 邓小平理论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1999年3月,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宪法,确立为我们国家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