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国策知识:政党外交
政党,是各国国家政权和政治生活的主导力量,也是国际社会中一种非国家的行为主体。积极开展政党外交,对于建立和发展健康的国际关系,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政党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正确处理党与党之间的关系,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大问题,100多年来,各国共产党、工人党在如何处理党际关系问题上走过了曲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自身也有过许多经验教训,邓小平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老战士,曾经经历过国际共运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因此对处理党际关系的经验教训有深刻的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恢复和发展同外国政党关系的过程中,邓小平冷静地思考过去,也思考未来,从不同角度阐发了如何处理党际关系的重要思想,明确指出:“各国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国的党、各国的人民,由他们自己去寻找道路,去探索,去解决问题,不能由别的党充当老子党,去发号施令。我们反对人家对我们发号施令,我们也决不能对人家发号施令。这应该成为一条重要的原则。”
根据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建立党与党之间新型关系的四项原则。
十二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发展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工人阶级政党的关系。”
按照这四项原则,各个国家党与党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各国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国的党、各国的人民,由他们自己去寻找道路,去探索,去解决问题,不能由别的党充当“老子党”去发号施令。各国党应当互相尊重。各国党由于处境不同而产生的对形势和任务的不同看法,不应妨碍党际关系的发展,更不应该成为指责别国党、干涉别国党内部事务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