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时政资料:脱贫攻坚战略的过程
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消除贫困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致力于减贫脱贫,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虽历经艰难,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基本上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国家。特别是由于长期战争的破坏,生产力非常落后,人民生活非常困难。1949年,城镇居民的人均现金收入不过100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只有44元。
1949年至1977年,党和国家通过多种方式努力解决民生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农村,通过土地改革、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同时,建立了农村供销合作系统,形成了以“五保”制度和特困群体救济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基本保障体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村贫困的程度。
但由于“左”的错误的发展,农村生产力一度受到很大破坏,农村贫困问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从1957年到1978年的21年间,农业生产总值只增长了83.97%,农民人均纯收入只从72.95元增加到13.57元,平均每年只增加2.88元。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仍有2.5亿之多,占农村人口总数的30%左右。
改革开放之后,党和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力不高高了广大人民群的生活本平。针对大量贫困人口,又特别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实施了扶贫开发战略。1984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出了《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而貌的通知》,要求集中力量解决十几个连片贫困地区的问题。1986年开始,对传统的救济式扶贫进行改革,实行开发式扶贫的方针。据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90年代后,先后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一2020年)》等中长期扶贫规划,不断加大扶贫力度,成立专门扶贫工作机构,确定重点扶持地区和群体,安排专项资金,制定适合现实国情的贫困标准和专门的优惠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提升到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高度,打响了一场新的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并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扶贫攻坚的基本方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贫人口全部、费全帽的目标任务。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攻坚战的,实现农村压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不愁教育、本实疗念有保险:实现用地区农人均支配数人增长金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指接对全国平均水平;确线行标准下,基本公共观脱贫,贫困县全部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只有打赢脱贫攻坚战,才能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中央要求以更大决心、更精准思路、更有力措施,采取超常举措,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党和国家坚持精准扶贫,确立不愁吃、不愁穿和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工作目标,实行“军令状”式责任制,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上下同心、尽锐出战,攻克坚中之坚、解决难中之难,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形成了伟大脱贫攻坚精神。经过举国攻坚,到2020年底,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中国延续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
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习近平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贫攻坚伟大斗争,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攻坚我们走出了条中国持色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