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名词解释:什么是“两个同步”
2011年3月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健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体系,合理调整国家、企业、个人分配关系,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明显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了“两个同步”战略目标,体现了我们党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的坚定决心。
“两个同步”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与分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二者必须协调推进,才能实现良性循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但与此同时,收入分配领域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等,这都损害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才能有效扩大内需与居民消费,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大动力。
实现“两个同步”,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在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找到平衡点,逐步实现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要从制度上保证劳动收益,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要体现效益、公平、正义的原则,逐步放开对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不能推向市场的要实行严格的收入对比机制,对创新创业人员按贡献获得报酬。
实现“两个同步”,需要极大政治勇气和智慧。收入分配改革核心是政府减税、资方让利、劳动者报酬提高,这必然影响到某些既得利益群体,会遭遇极大阻力。因此,要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入推进这一改革,破除阻力,狠抓落实,确保制度建设到位、政策落实到位,切实缩小收入分配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