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4日时政热点要闻极简版
1.《关于加快推进质量认证数字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到2030年,逐步完善新业态下的质量认证数字化建设顶层制度设计。
2."十四五"时期,国家财政持续加大投入,支撑我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3.仲裁是国际通行的纠纷解决方式,也是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法治实力的重要手段。我国通过新修订的仲裁法,自2026年3月1日起施行。
4."十四五"时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教育支出20.5万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6万亿元,卫生健康支出10.6万亿元,住房保障支出4万亿元,加上其他领域支出,财政民生投入近100万亿元。
5.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1.98万亿元,同比增长8.8%。狭义货币(M1)余额111.23万亿元,同比增长6%。
6.我国在扶贫下,规模从2021年的1565亿元增加到2025年的1770亿元,五年总量达到8505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加3200亿元,增幅达60%。
7.俄罗斯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100个基点,从18%降至17%。在当前货币政策下,2025年年化通胀率将降至6%到7%,2026年将降至4%的目标水平。
8.中国科学院系统分析了南海北部琼东南深水盆地一处活跃冷泉区的甲烷渗漏系统结构特征与演化规律。
9.民政部出台《国际性社会组织章程示范文本(试行)》,为在我国境内登记注册的国际性社会组织制修订章程提供范例。这是我国首个针对国际性社会组织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10."十四五"时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达106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加17万亿元,增长约19%。
【每日一题】领导人提出,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关于内需说法有误的是( )
A.扩大内需短期性的任务
B.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点
C.投资总量是扩内需条件
D.财政政策稳预期稳增长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