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防疫站考试时事国策热点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这一论述,丰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是指这一理论体系中各个基本观点的内部联系,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内在规律。社会主义早在16世纪的欧洲便产生了,起初只是一种空想,未能揭示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规律,未能指出埋葬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未能找到通向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必由之路,从而将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20世纪初,列宁领导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一系列原则,如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公有制等。这些原则对于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的基本原则仍然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是指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进程,揭示了“只有大数中只守风色社会主义才能发限中国的历史必然。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主义,关键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中华民族的最大历史任务就是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救亡图存。农民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都不能实现这一任务。中国人民在我们党身上看到了民族独立、民众解放的希望,由衷地拥戴我们党为领导核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也曾遭受严重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经过30多年努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党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不断创新发展理念,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 新篇章。
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两个逻辑”辩证统一的科学内涵,就是要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锐意进取,艰苦奋斗,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