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厦门事业单位考试时事政治总结
1.从2023年的1.29万亿元到2024年的1.42万亿元,福州地区生产总值又上新台阶。朝着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目标,福州蹄疾步稳、扎实有力。
2.2025年度福建省级绿色制造名单推荐工作、2025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推荐工作……连日来,省工信厅动作频频,为加快技术突破创“新”和产业升级增“质”。
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4.国家医保局最新数据显示,当前,全国6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实现生育津贴发放至个人,16个省份部分实现生育津贴发放至个人。
5.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增效、联农带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6.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智能设计算法模型创新研究组成功研发一套新的人工智能算法——自动化机器学习框架,通过将农作物的气象环境大数据与基因组信息深度融合,实现了作物精准遗传分析与基因组预测。
7.2025年这里的早稻播种面积达14.87万亩。每年的3月中下旬,是当地早稻集中插秧的时间,眼下这里的育秧和溶田等工作正在加紧进行。
8.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多个航次获取的南极样品进行深度测序和大数据分析,累计获得并鉴定发表南极细菌新属6个,南极细菌新种7个。
9.继我国粮食产量连续10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粮食产量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粮食产量提出了1.4万亿斤左右的新目标。
10.深渊水深超过6000米,是地球上最少被探索的极端环境。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多家单位联合发起的马里亚纳海沟环境与生态研究计划。
11.国内多个城市加快在量子科技、6G、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领域先行布局,并逐步形成一定规模,政府通过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进一步为未来产业培育提供更多保障。
12.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表示,我国住宅层高标准将提高到不低于3米。这意味着,施行了多年的层高国家标准即将迎来改变。
13.厦门从持续激发消费活力、突出重点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外资外贸稳量提质、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用心用情保障改善民生等6个方面,推出了26条举措,预计兑现政策资金超27亿元。
14.厦门市组织2025年新年“开门红”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7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775亿元,这是产业项目攻坚行动的首批项目。
15.厦门正处于结构调整关键期与转型升级攻坚期,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工业领域应坚持“干”字当头、以“快”增效,在稳增长中发挥关键作用。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克难攻坚、加压奋进,确保完成新年度目标任务,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16.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以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日,市政府公布2025年市重点项目名单(第一批)及年度投资计划,共安排市重点项目519个,项目总投资10177.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04亿元。
17.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政策的决策部署,全力打通国债下乡“最后一公里”,在人民银行厦门市分行指导下,厦门市首批“乡村振兴国债服务点”于3月5日在邮储银行厦门分行辖内集美区灌口支行、集美区集灌营业所、同安区西柯支行、同安区新民营业所、翔安区新圩支行及翔安区马巷营业所等六个网点挂牌并正式启动服务。
18.随着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快速发展,我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在厦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南普陀寺方丈则悟建议,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立法形式明确新就业群体劳动关系与权利义务、保障劳动报酬与福利、强化劳动监察、畅通维权渠道。
19.厦门规上工业企业2024年电费融资贴息兑现正在申报中,单家企业每半年贴息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20.《厦门火炬高新区关于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修订发布,旨在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加快推动数字技术创新突破,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的推广应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