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时事政治热点解读:如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这一论述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根本路径和努力方向。
所谓法治思维,就是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将法治的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它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
而法治方式,就是运用法治思维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法治方式与法治思维是内在和外在的关系,法治思维影响和决定着法治方式,具备了法治思维,就会主动运用法治方式认识和解决问题;法治方式是在法治思维支配下的行为方式,是法治思维外化为行为方式的结果和具体体现。法治思维只有外化为法治行为、体现为法治方式,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推动工作和事业发展时,根据法律规则认识和解决问题。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法治的优越性在于它能够保持党的执政理念、执政路线、执政方针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只有依靠法治,依靠宪法和法律体系才能凝聚共识和力量。
运用法治维和法治方式是全面深化改草的必然选以法来合各方力量和各种要素,就能够寻求改革方向目标,设计改革路径方式,规范改革推进实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证,国家治理体系法治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力代的要条,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法治化、必然要求发法思推相法方式在推进家治理体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