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时政热点> 热点解读> 浏览文章

  事业单位考试时事热点:“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



  2013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中指出:“纵观世界发展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生态与民生的关系,既阐明了生态环境的属性,也丰富和发展了民生的内涵,对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人作为整个大自然的成员之一,不能脱离公共环境而独立存在,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生活不可或缺,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良好生态环境包括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清新空气、清洁水源,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水平,是人类生产生活赖以永续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具有最公平公共产品和最普惠民生福祉的社会属性。

  良好的生态环境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随着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高度关注,雾霾频发、垃圾围城、饮水不安全、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等环境问题引发了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高度关注,如果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必将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进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失去动力和基础。建设生态文明、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生态环境需求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追求。

  建设良好的生态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和保障。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要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发展与保护并从根本上解次害群健康的突出环境可,要坚持把人民群对良灯生态环境的商往作为奋斗标车國树立生态为民、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的念,在科学保的前下,在环境承模力的范围内,努力促注经济生态。化、生态济济发和开保双加进生文男建设,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


关键字:时事热点,热点解读,热点知识
网友评论